中学华文口试常见的题目(一)—Tips for Secondary Chinese Oral Test (part 1)

中学的华文口试题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社会题材,学校题材,家庭题材等等。

涵盖最广的就是社会题材。比如说:环境保护,义工,公共秩序,助人为乐,种族和谐等等。

学校题材包括:课外活动,师生关系,课堂形式,华文的学习等等。

家庭题材包括: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老人的赡养等等。

大部分问题都是:你对xxxx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作何感想/观点是什么?你认为造成xxxx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吗?/参加过这种活动吗?谈谈你的经验。你赞成这种活动吗?为什么?这种活动有什么优缺点?这种活动有什么意义?(如果是好的事情)你认为该如何推广/宣传这种活动?(如果是不好的事情)你认为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发生?(有些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到国家和社会层面)你认为这种活动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好处?/谈谈你认为xxx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由于中学生都是青少年,很多问题也会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来谈谈与青少年的关系,或者青少年该怎么做。

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多是重复的。比如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这个活动有什么好处,重要性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是重复的。
回答这些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关于意义,重要性,好处,益处。

需要学生尽可能多得考虑到许多方面。比如,关于课外活动。

  •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一些课外活动是属于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
  •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放松心情。
  • 课外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 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一些课外活动需要学生相互合作来完成共同的目标,这就要求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增强团队精神。
  • 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发掘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这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课外活动还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这是针对某一方面或者是某一个人的好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回答。你在自己身上或者在其他人身上看到了哪些课外活动的好处,都可以写出来。

关于义工活动的意义

  • 对于社会而言,义工活动传递了爱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对于建设美好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对于义工本人而言,义工活动是一个帮助他人的好机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义工活动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并且加强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用自己的力量来奉献社会。
  • 对于被帮助的对象而言,义工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减少了疏远感。

这种和社会相关的话题,则需要尽可能广得去思考,这个活动对于各个方面的意义是什么。
2,对xxx现象有何看法/观点/感想?

通常问这种问题有两种回答方法:一种是需要学生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也就是说回答中要有“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不是一种好的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很有意义的活动)”之类的比较明确的回答。当然只表明自己的立场是不够的,还要说明为什么支持/反对,或者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另外一种是不需要学生说明支持/反对,只是单纯针对某一种现象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认为可以改善这一现象的做法。

例如,学校举办捐赠旧书的活动,你对此有何感想?(第一种)

答: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 捐赠旧书可以帮助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
  • 捐赠旧书也可以帮助高年级的学生处理自己不用的旧课本。
  • 捐赠旧书还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华文课枯燥,华文难学,对此你有何想法?(第二种)

答:我认为造成很多学生这样认为的原因有很多:

  • 现在的华文课确实难度比较高,很多学生都认为学起来难度很大。
  • 许多华文的老师讲课方式确实有些枯燥,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上华文课。本来内容就难,再加上学生没有兴趣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学生只有华文成绩比较差。
  • 其实这种现象也是可以改变的。希望教育部门可以结合学生的华文水平制定难度适中的课程大纲。也希望一些华文老师可以稍微改变自己的教课方式,让华文课更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华文的兴趣。

3, 你认为国家/政府在xxx方面做得充足/好吗?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学生需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充足/好,或不充足/不好。然后要给出理由。理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的一种是反面的。

例如,在种族和谐方面,你认为新加坡做的好吗?为什么?

答:我认为在种族和谐方面,新加坡政府做的很好。

因为政府在种族和谐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 新加坡的学生从小就接受种族和谐的教育,7月21日为种族和谐日,这一天,学校会举办很多活动,展示各个种族的文化和传统,让不同种族之间相互了解。
  • 种族和谐也被写在《国家信约》里面,不分种族宗教,建立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
  • 新加坡的通用语言为英语,这样就方便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交流。
  • 新加坡政府规定政府租屋(HDB)按照种族比例出售,加强了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
  • 政府的政策和规定对各个种族都是平等的,如服兵役政策,所有的种族都要履行。
  • 对比一些国家因为种族骚乱,种族纷争而战火不断,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却一直社会安定。(反面论证)

所以新加坡政府在种族和谐方面做的比较好。
4,比较A和B。

这种情况下,要首先列举出A和B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列举完之后,再表明自己的观点:总体来说,我认为A比B更怎么怎么样,或者B比A更怎么怎么样。如果A和B难分上下,则可以说“我认为A和B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一定要在比较完之后加上这么一句总结的话。

Part 2 : https://chinesetuition88.com/2019/07/07/中学华文口试常见的题目(二)-tips-for-secondary-chinese-oral-test-(part-2/

Advertisement

李白豪放诗两首

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以“豪放飘逸”为特点,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本文选取李白著名的《将进酒》和《行路难》为例,来鉴赏李白的豪放和不羁。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http://so.gushiwen.org/view_7722.aspx

《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此篇。
《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http://www.fanw8.com/gushi/dongtian/3201.html
当面对苦难,挫折和挑战的时候应该学会这种态度。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How to do reading comprehension (Higher Chinese, P5)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P5,高级华文)

P5高级华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有两题,分别为14分和26分,总计40分。所以分数比重比较大。

我们以南洋小学2014年五年级年终考试高级华文试卷(Nanyang Primary School 2014 Second Semestral Assessment Primary 5 Higher Chinese Paper 2)中的阅读理解为例,来总结一下,阅读理解这类题目该怎么做。

二,阅读理解 (一) (7题14分)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上下文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爸爸从美国出差回来,为家人各带了一份礼物。爸爸首先把兄妹俩的礼物拿出来。哥哥收到了一顶蓝色的棒球帽,妹妹收到的是可爱的米老鼠玩偶。哥哥兴奋极了,立刻戴在头上,妹妹则把玩偶抱进怀里,对爸爸送的礼物爱不释手

最后,爸爸拿出一条漂亮的钻石项链给妈妈戴上。妈妈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甜美的笑容,还在镜子前看了好久。

傍晚,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爸爸劝兄妹俩把东西收好,他们却把爸爸的话当耳边风。就在这时,哥哥伸手去夹菜,可是帽子挡住了视线,他不小心打翻了水杯,饮料全部倒在妹妹的身上,连她怀里的玩偶也不能幸免。

妹妹看着湿淋淋的玩偶,气急败坏地哇哇大哭。哥哥吓得赶紧站起来去拿纸巾给妹妹,连声向妹妹道歉。看到妹妹扯着喉咙放声大哭,爸爸严厉地指责哥哥:”你就是不听劝告才会闯祸!还不快把帽子放好……”听了爸爸的话,哥哥的脸顿时红了,他立刻把帽子脱下来拿到房间里去放。

过后,妈妈也对妹妹说:”不要哭了,你也不应该抱着玩偶吃饭。玩偶弄脏了没关系,只要洗一洗又会变得像新的一样。”妹妹这才不哭了。

妹妹换了衣服后,一家人又和和气气地继续吃饭。

Q11-Q12:从文中找出表达下列意思的词语,然后把它们写在横线上。 (4分)

Q11  指意外地免去灾害:(2分)幸免

Q12  形容因恐慌或生气而难以忍受的样子:(2分) 气急败坏

答案解析:这类题,通常给出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来让学生找出有相同意思的在文章中出现的词语。

  1. 如果是给出的一句话,就按照给出的内容去联想文章中出现的情形。Q11 指意外地免去灾害,能称得上是”灾害”的在文章当中是哥哥打翻了饮料那个情节。所以这个题目所涉及的词语应该在第三段或者第四段出现。第三段结尾哥哥打翻水杯,饮料倒在妹妹身上,”连她的玩偶也不能幸免”,通过下文知道,玩偶也被弄脏了,也就是被饮料淋湿了,没能躲过这个”灾难”,所以这题的答案应该是”幸免”。Q12形容因恐慌或生气而难以忍受的样子,重点在”恐慌或生气”,文章当中,和恐慌有关的有哥哥,打翻水杯之后比较内疚,但是描写哥哥的词里面没有符合这个题目的。和生气有关的就是爸爸和妹妹了。爸爸有”严厉地指责哥哥”,然后就没有其他描述他的词语了。至于妹妹呢,”妹妹看着湿淋淋的玩偶,气急败坏地哇哇大哭”,妹妹看到心爱的玩偶弄脏了,肯定比较生气。所以此题的答案应该是”气急败坏”。
  2. 如果给出的是一个词语,那就去验证一下。用给出的词语去代替文中的词语,代替之后,如果原文中的那句话仍然通顺,意思没有改变,就说明答案正确。


Q13   爸爸分别给孩子买了什么礼物? (1分)

爸爸给哥哥买了一顶蓝色的棒球帽,给妹妹买了可爱的米老鼠玩偶。

答案解析: 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孩子”,”礼物”。孩子就是指”兄妹”,所以要去找”兄妹”和”礼物”这两个关键词。文章当中第一段就出现了这两个词。 “爸爸首先把兄妹俩的礼物拿出来”,然后后面就是介绍给兄妹俩各带了什么礼物。答案也就明了了。


Q14   根据文中的内容,把答案写在表格里。(2分)

兄妹俩收到礼物后的反应

哥哥                    Q14(a)兴奋极了,立刻戴在头上。

妹妹                    Q14(b)把玩偶抱进怀里,对爸爸送的礼物爱不释手。

答案解析:这道题目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答案。第一段介绍了爸爸给兄妹俩的礼物之后,紧接着又描写了兄妹俩收到礼物之后的反应。


Q15  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喜欢爸爸送的礼物? (2分)

答案:妈妈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甜美的笑容,还在镜子前看了好久。从这里可以看出,妈妈喜欢爸爸送的礼物。

答案解析:文章当中第二段是写爸爸送给妈妈礼物的情形。而且只有第二段有提到,所以答案肯定在第二段里面。


Q16 为什么玩偶会被弄湿? (3分)

答案:哥哥伸手去夹菜,可是帽子挡住了视线,他不小心打翻了水杯,饮料全部倒在妹妹的身上,连她怀里的玩偶也不能幸免。所以玩偶被弄湿了。

答案解析:这个”小意外”发生在文中的第三段,所以答案也是在第三段里面。要把整个情节交代清楚,因为哥哥戴着帽子吃饭,才会被挡住视线,所以在夹菜的时候才会打翻水杯。饮料倒在妹妹身上,而玩偶在妹妹的怀里抱着,才会遭殃,被弄湿。


Q17  你认为妹妹最后有没有接受哥哥的道歉?为什么?(2分)

答案:我认为妹妹最后接受了哥哥的道歉。

因为哥哥不是故意,而且自己也有错,不应该抱着玩偶吃饭。就像妈妈说的”玩偶弄脏了没关系,只要洗一洗又会变得像新的一样。”

答案解析:这种要求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题目有两种。

  1. 完全开放型。学生赞成或不赞成,说对或错,都可以。只要在解释原因的时候,言之有理即可。
  2. 半开放型。虽然是问学生的观点,但是文章当中有隐藏的答案。Q17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文章当中有最后一段说”妹妹换了衣服后,一家人又和和气气地继续吃饭。”这就暗示着,妹妹应该接受了哥哥的道歉,不然怎么会和和气气呢!

解释原因的时候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哥哥,妹妹,和妈妈。因为是哥哥的不小心导致了这个”小意外”的发生,但是他并不是有意的,所以妹妹可以原谅他。妹妹也有责任,最后妈妈对妹妹说的话中就有提到”你也不应该抱着玩偶吃饭”,说明妹妹也有责任。最后一方面是妈妈对妹妹的规劝”玩偶弄脏了没关系,只要洗一洗又会变得像新的一样”说明这个”小意外”是可以补救的。所以妹妹应该会接受哥哥的道歉。

注意:有些学生做这类题目时会偶尔粗心大意,忽略第一个小问题。所以切记,回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认为xxxxx””我同意/不同意xxxx”,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之后,再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