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secondary
口试中热门话题的相关词汇(7)(vocabulary of popular oral topics 7)
包容社会
弱势群体 | 人口老龄化乐龄人士残疾:disability 残障者/残疾人士:the disabled 义工活动孤苦无依:lonely 遗弃:abandon 赡养:support 保障:guarantee 援助:aid;assistance 公益组织:public service organization 慈善机构:charity organization 淘汰:eliminate through selection or competition 友善绿人计划:green man plus 乐龄易计划:enhancement for active seniors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安享晚年:enjoy one’s old age in peace 独居老人: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津贴:allowance 探望/拜访:visit 同理心:empathy 回馈:pay back 社区服务活动:community service activities 奉献:dedicate 德育在行动:values in action 爱心座位:priority seat 社会责任感: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
关爱动物 | 虐待:abuse 弃养:abandon 动物收容所:Animal shelter 流浪动物:stray animal 宠物:pet 医疗:medical 花费/开销:expense 冲动:impulsive 领养:adopt 安乐死:put down;euthanasia 漂泊:lead a wandering life 无辜:innocent 繁殖场:breeding farm 品种:breed |
口试中热门话题的相关词汇(6)(vocabulary of popular oral topics 6)
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 | 代步工具:PMD 电动脚踏车:Electric bicycle 共享单车:sharing bikes 滑板车:scooter 鲁莽:crude and rash 超速:overspeed 人行道:pedestrians 霸占道路:road hogging 礼让: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 横穿马路:cross the road 天桥:overpass 斑马线:zebra crossing 交通灯/交通信号灯/红绿灯:traffic light 马路如虎口 闯红灯:cross the road while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交通规则:Traffic rules 交通拥堵:traffic jam 刹车:brake |
恐怖袭击 | 恐怖分子:terrorist 恐怖组织:terrorist organization 恐怖主义:terrorism 恐怖袭击:terrorist attack 极端思想/主义: extremism 激进:radical 反恐:anti-terrorist 洗脑:brain wash 居安思危:be prepared for danger in times of safety 演习/演练:drill 全国保家安民计划:SGSecure 可疑:suspicious 警惕:vigilant 打击:counter;fight 武器:weapon 突发:sudden 全民防卫:total defence 新加坡武装部队:Singapore Armed Force 新加坡民防部队:Singapore Civil Defence Force 巡逻:patrol 急救措施:emergency treatment;first aid measures |
网络安全 | 诈骗:fraud;scam 勒索:blackmail 黑客:hacker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隐私:privacy 不当内容:inappropriate content 假新闻:fake news 数码时代:digital age 漏洞:loophole 弊端:disadvantage 泄漏:leak |
口试中热门话题的相关词汇(5)(vocabulary of popular oral topics 5)
青少年话题
网络 | 社交媒体/社交网站:social media 电脑游戏:video games 沉迷:addicted to 上瘾:addiction 面簿:Facebook 下载:download 发布:post 上传:upload 平台:platform 网络教学:online teaching 普及:popularize 图片:picture 视频:video 获取:obtain 资料:material 屏幕:screen 分心:distract 视力:eyesight;vision 近视:nearsightedness 规划:plan 过度依赖:deeply rely on 设置:set 账号:account 隐私:privacy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分享:share 娱乐:entertain:entertainment 监督:monitor 废寝忘食:forget all about eating and sleeping; 记忆力:memory 黑客:Hacker 诈骗:fraud 勒索:blackmail |
霸凌 | 霸凌:bully 网络霸凌:cyber bully 辱骂:abuse 暴力:violent;violence 欺负:bully 冲动:impulse 受害者:victim 霸凌者:bully;the people who bully others 变本加厉:be further intensified 嚣张:rampant; arrogant; 肆无忌惮:behave in a disorderly manner without fear; fearing nothing;警告:warn 威胁:threaten 精神恍惚:absent-minded 心理疏导: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心理阴影:psychological shadow 发泄情绪:relieve one’s feelings;vent one’s feelings 自卫:self-defense 误入歧途:fall into a wrong path; be misguided; 恐惧:fear |
学习压力 | 过高的期待 挑灯夜战 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审视(examine)自己的目标 天赋:talent 劳逸结合:alternate work with rest 心理咨询师:psychological counselor 倾吐:say what is on one’s mind without reservation 课程辅助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 忧郁症:depression 焦虑:anxiety;anxious |
草莓族 | 抗打击能力差 外表光鲜亮丽 追赶潮流:catch up with the trend 代劳:ask sb. to do sth. (for oneself) 温室里的花朵 坚韧:resilient 脆弱:weak;vulnerable 一蹶不振:cannot recover after a setback |
口试中热门话题的相关词汇(4)(vocabulary of popular oral topics 4)
环保课题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不可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 资源枯竭:resource exhaustion 匮乏:deficient;deficiency 有限:limited;limitedness 消耗:consume 可持续性:sustainable;sustainability 可持续性社会:Sustainable society 进口:import 清洁能源:Clean energy 太阳能:solar energy 极端天气:extreme weather 石油:petroleum;oil 天然气:natural gas |
节约用水 新生水:New Water 海水淡化:desalination 蓄水池:reservoir 水龙头/水喉:water tap 节水装置:Water saving device 过滤:filter 消毒:disinfect;sterilize 家用电器:Household appliances | |
垃圾分类 | 循环:recycle 回收利用:reuse 废弃物:waste;garbage 标准:standard 一次性产品:Disposable product 过度包装:excessive packaging 焚烧:burn 掩埋:bury 有害气体:harmful gas;poisonous gas 土壤:soil;earth |
减少用车 | 绿色:green 环保:eco-friendly 出行方式:way of commuting 减少废气排放:reduce the emission of waste gas 噪声污染:noise pollution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 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 道路拥挤:traffic congestion 堵车:traffic jam 燃料:fuel 公共交通:Public transport 高峰时段:peak hour 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automobile 电动汽车:electric car 充电桩:charging pile 完善:perfect;complete 拥车证: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COE 税:tax |
口试中热门话题的相关词汇(2)(vocabulary of popular oral topics 2)
智慧国 (Smart Nation)
愿景(vision)
无现金支付/无现金付款 Cashless Payment | 数码化:digitalization 信用卡:credit card 电子支付:e-payments 网络购物/网上购物:online shopping 交易:transactions 付款/支付:pay;payment 二维码:QR Code 扫描:scan 现金:cash 智能手机:smart phone 转账:money transfer 触碰阅卡器:tap the payment device 银行户口:bank account 电子钱包:e-wallets 密码:password 优惠/折扣:discount 现金回扣:cash back 充值:top-up 积分:points 订餐:order food 消费者:consumers 无现金社会:cashless society 零钱:small change 支票:cheques |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大数据:big data 无人驾驶:driverless 机器人:robot 自动:automatic 项目:program 高科技:high-tech 应用:apply/application 创新:creative/creativity 领域:field 研发:research & develop 技术:technology 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AI Singapore,简称AISG) 服务:service 工程师:engineer 数据:data 自动驾驶:autonomous driving 自助服务:self-service |
口试中热门话题的相关词汇(1)(vocabulary of popular oral topics 1)
新冠肺炎(Covid-19) | 病毒:virus 症状:symptom 传播:spread;transmission 阻断措施:circuit breaker 口罩:mask 消毒液:sanitizer 安全距离/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 堂食:dine in 打包:take-away 封城:lockdown 解封:reopen 病例/境外输入病例/社区病例:case/imported case/ community cases 防范:guard against 隔离:quarantine 冠病检测:Covid testing 合力追踪/合力追踪便携器/合力追踪应用:Trace Together/Trace Together token/ Trace Together App 疫苗:vaccine 免疫:immunity;immune 变异毒株/变种毒株:variant 疫情:information about and appraisal of an epidemic; epidemic situation 感染群:cluster 强制检测:mandatory test 个人卫生:personal hygiene 囤货:hoarding 居家学习:home based learning 人数限制:limit for number of people 社交聚会:social gathering 居家办公:working from home 全国疫苗接种计划:national vaccination programme 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 重开边境:reopen border 副作用:side effect 无关联病例:unlinked cases 防疫措施:safe management measures 高风险活动:higher-risk activity |
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写法
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写法
这里只讨论论说型材料作文,记叙文类型的材料作文不在讨论范围内。
1.举措类
材料中会介绍政府部门/机构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并不会提到这个措施的目的,作用,等。因此,学生的看法是支持/不支持,赞同/不赞同政府的举措。那么正文当中的分论点就是解释支持/不支持,赞同/不赞同的原因。建议可写可不写。建议要针对材料中的举措,怎样做能让计划更完善,或者是在实施这个计划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当态度是不支持时,最好要写建议。因为自己不支持这个举措,所以你认为该采用什么方式,就可以写出来。
例如:教育部将在新加坡的几所中学推行DSA“直接招生计划”。
那么先抄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假如自己支持这个计划,那么正文当中就要写出支持的三个原因,也就是这个计划的三个好处。
可以是:
1)直接招生计划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
2)直接招生计划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直接招生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
其他的题目,比如1)保健局让食阁提供更多健康餐品,2)学校要求学生承担清洁校园的任务,3)政府未来将在全岛推行太阳能发电。4)政府将在xx推行家庭护理计划。材料中只提供相关措施,需要学生自己去总结采取这项措施的原因,影响来作为自己的分论点。
2.观点类
这类材料大都包含一些词语:应该/不应该,有助于/有利于,能够,会……。有时是在上一类(举措类)的基础上,材料中增加了这类措施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有时,是引用政府部门人员的讲话。那么材料中的内容是可以用来做分论点的。建议可写可不写。
例如:国家环境局会采取罚款,社会劳动等惩罚措施来减少乱丢垃圾的现象。
先抄材料,然后表明态度支持/不支持,赞同/不赞同。假如自己支持这个做法,那么正文中就要写明为什么采取罚款,社会劳动等惩罚措施可以减少乱丢垃圾的现象。
1)因为罚款会触及到国人的利益,因此对减少乱丢垃圾现象起到遏制作用。
2)采取义务劳动的惩罚方式可以让乱丢垃圾的国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3)采取义务劳动的惩罚方式也能对其他国人起到警示作用。
通常情况下,材料中给出的措施/作用/目的/效果可能只是一点或者两点。当措施只有一个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写出三点。如果措施有两个,可以针对其中一个写两点支持的原因,剩下的一个只写一点。也可以分别针对这两点各写一点,再针对两个措施写一点支持的原因/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如果想每个都写两点,也是可以的。
其他的题目,比如1)户外拓展训练营可以培养学生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2)家长在孩子华文学习中肩负着主要责任。3)报读其他族群母语会话班会有实际帮助。4)不同种族的国人应该对国家有强烈的归属感,才能团结合作,共同建设新加坡。5)打造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需要每一为居民的合作。6)xx部长指出,要xxxx,来xxxxx。这些都已经是一个观点/论点,所以,学生是可以直接拿来当做自己的中心论点/分论点的。
3.现象类
这一类材料中,没有政府的举措,也没有观点,只是报道社会当中的现象。那么学生在抄完材料时,就不可以直接用支持/不支持,赞同/不赞同来表明观点了。通常看法就是读完这则材料的感受。建议也是可写可不写。当现象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时,通常也需要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写这种不好的现象造成的影响,最后最好写一些改善这个问题的建议。
不好的现象
例如:据新加坡警方统计,在病毒阻断措施期间(circuit breaker),新加坡家庭暴力案件数量增长了XX%。
先抄材料,然后表明自己的感受。“读完这则材料,我感到非常痛心/家庭暴力案件激增,这个数字让我触目惊心/震惊.”然后稍微分析一下“家庭暴力案件增加的原因”
1)疫情的原因导致大部分居民人心惶惶,
2)疫情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失业,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
3)由于阻断措施,家人一天24小时都呆在家里,这样朝夕相处容易发生摩擦。
下面就可以写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
1)家庭暴力给受害者带来肉体上的伤害
2)家庭暴力让受害者遭受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3)家庭暴力破坏家庭和谐
写完这三点,可以加些建议来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其他题目,例如:1)新加坡诈骗案数量增加xx%。 2)骨痛热病例激增。 3)数据表明越来越少的国人关心弱势群体。4)新闻数据显示,有xx%的青少年不关心新闻。5)有数据显示,xx%的青少年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校园霸凌。这类材料的看法是需要自己去概括的。正文中的分论点就是在阐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好的现象
例如: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重视家庭。
先抄材料,然后表明自己的感受。“这表明更多国人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正文中就要讨论为什么重视家庭这么重要/重视家庭带来哪些好处。
1)国人重视家庭,也就意味着国人重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让个人被爱与温馨所围绕。
2)国人重视家庭能够促进家庭和谐。
3)国人重视家庭能够进一步保证社区和社会的稳定。
其他题目,例如:1)数据表明,国人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2)一项调查显示,国人阅读时间比之前增长明显。3)调查显示,有良好习惯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类的材料,也是需要自己去总结看法,论点。正文中的分论点就是解释这类好现象会带来哪些好处。
中立的现象
这类现象不能说是好的,也不能说是不好的,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类材料可以写建议,主要是针对减少坏影响的建议。
例如: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抄完材料的时候,看法可以写“社交媒体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文可以先写好的影响,再写坏的影响,注意在好和坏两方面之间要加上过渡句或过渡段。后面可以写建议,如何正确利用社交媒体。
这类的其他题目,例如1)网络购物已经成为许多国人的选择。2)疫情之下,更多国人选择网络订餐。
4.新闻热评类
这类材料直接选自新闻,大体内容是关于国际新闻,一些排名,称号等等。这类材料的论点也是要学生自己去总结的。正文中的分论点就是解释会有这样的排名/称号的原因。建议可以写可以不用写。
例如,新加坡被评为“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
先抄材料,看法可以写,“我认为新加坡被评为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实至名归。”正文就要解释为什么新加坡适合儿童成长。
1)新加坡没有天灾人祸,十分安全
2)新加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
3)新加坡有完善的儿童保护法令。
4)新加坡有世界一流的医疗体系。
其他题目,例如:1)新加坡被评为世界最宜居的城市。2)新加坡被评为世界花园城市3)新加坡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在数学,阅读,科学方面,表现优异。
病句的类型 (Problematic Sentences Type)
病句的类型
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4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重复啰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8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9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快捷华文阅读理解——新闻报道 (Express Chinese Reading (Multiple Choice)—— News Report
在中学快捷华文的阅读理解(选择题部分)往往是阅读理解的第一道题目,很多时候是新闻报道。从2012年的O-Level开始也是如此,包括很多学校的考试也喜欢出这种题目。这个题目通常只有一个问题,即这篇文章主要传达了什么信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选择正确的答案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新闻的结构。在中学二年级开始,学生会学到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组成。
标题也就是headline,每篇报道的题目,通常文字最大,最醒目。(但是标题通常不会在阅读理解中出现)。
导语也就是新闻的第一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的信息。而且导语会大概介绍整篇新闻的重点,在讲什么事情。
主体就是从第二段到倒数第二段。补充事件的详细信息,一些细节包括原因,经过等。
结语是最后一段,起到总结,补充其他相关信息的作用。
那么在做阅读理解时,需要找新闻的主要信息,就应该直接去导语,即第一段中找。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按照上面讲到的,我们直接只看第一段。
第一段的主要信息包括:乌节路,关闭车道,扩建人行道。
所以答案选(2)
至于乌节路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到访乌节路的游客数量有没有增加,和新加坡要不要发展旅游业都是在第2、3段才提到的补充内容。尤其是不要被第一个选择诱导。
再看第二个例子:
我们只看第一段可以得到几个关键信息:小学生,智能手表,校内,买东西,无现金付款。
所以答案选 (1)
至于智能手表除了无现金付款还有其他哪些功能,以及有多少所小学参与了这次计划,都是在第2、3、4段中的补充说明信息。不要被迷惑。
请注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海报等不适用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