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Blog

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写法

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写法

这里只讨论论说型材料作文,记叙文类型的材料作文不在讨论范围内。

1.举措类

材料中会介绍政府部门/机构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并不会提到这个措施的目的,作用,等。因此,学生的看法是支持/不支持,赞同/不赞同政府的举措。那么正文当中的分论点就是解释支持/不支持,赞同/不赞同的原因。建议可写可不写。建议要针对材料中的举措,怎样做能让计划更完善,或者是在实施这个计划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当态度是不支持时,最好要写建议。因为自己不支持这个举措,所以你认为该采用什么方式,就可以写出来。

 

例如:教育部将在新加坡的几所中学推行DSA“直接招生计划”。

那么先抄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假如自己支持这个计划,那么正文当中就要写出支持的三个原因,也就是这个计划的三个好处。

可以是:

1)直接招生计划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

2)直接招生计划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直接招生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

 

其他的题目,比如1)保健局让食阁提供更多健康餐品,2)学校要求学生承担清洁校园的任务,3)政府未来将在全岛推行太阳能发电。4)政府将在xx推行家庭护理计划。材料中只提供相关措施,需要学生自己去总结采取这项措施的原因,影响来作为自己的分论点。

 

2.观点类

这类材料大都包含一些词语:应该/不应该,有助于/有利于,能够,会……。有时是在上一类(举措类)的基础上,材料中增加了这类措施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有时,是引用政府部门人员的讲话。那么材料中的内容是可以用来做分论点的。建议可写可不写。

 

例如:国家环境局会采取罚款,社会劳动等惩罚措施来减少乱丢垃圾的现象。

 

先抄材料,然后表明态度支持/不支持,赞同/不赞同。假如自己支持这个做法,那么正文中就要写明为什么采取罚款,社会劳动等惩罚措施可以减少乱丢垃圾的现象。

1)因为罚款会触及到国人的利益,因此对减少乱丢垃圾现象起到遏制作用。

2)采取义务劳动的惩罚方式可以让乱丢垃圾的国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3)采取义务劳动的惩罚方式也能对其他国人起到警示作用。

 

通常情况下,材料中给出的措施/作用/目的/效果可能只是一点或者两点。当措施只有一个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写出三点。如果措施有两个,可以针对其中一个写两点支持的原因,剩下的一个只写一点。也可以分别针对这两点各写一点,再针对两个措施写一点支持的原因/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如果想每个都写两点,也是可以的。

 

其他的题目,比如1)户外拓展训练营可以培养学生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2)家长在孩子华文学习中肩负着主要责任。3)报读其他族群母语会话班会有实际帮助。4)不同种族的国人应该对国家有强烈的归属感,才能团结合作,共同建设新加坡。5)打造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需要每一为居民的合作。6)xx部长指出,要xxxx,来xxxxx。这些都已经是一个观点/论点,所以,学生是可以直接拿来当做自己的中心论点/分论点的。

 

3.现象类

这一类材料中,没有政府的举措,也没有观点,只是报道社会当中的现象。那么学生在抄完材料时,就不可以直接用支持/不支持,赞同/不赞同来表明观点了。通常看法就是读完这则材料的感受。建议也是可写可不写。当现象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时,通常也需要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写这种不好的现象造成的影响,最后最好写一些改善这个问题的建议。

 

不好的现象

例如:据新加坡警方统计,在病毒阻断措施期间(circuit breaker),新加坡家庭暴力案件数量增长了XX%。

 

先抄材料,然后表明自己的感受。“读完这则材料,我感到非常痛心/家庭暴力案件激增,这个数字让我触目惊心/震惊.”然后稍微分析一下“家庭暴力案件增加的原因”

1)疫情的原因导致大部分居民人心惶惶,

2)疫情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失业,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

3)由于阻断措施,家人一天24小时都呆在家里,这样朝夕相处容易发生摩擦。

下面就可以写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

1)家庭暴力给受害者带来肉体上的伤害

2)家庭暴力让受害者遭受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3)家庭暴力破坏家庭和谐

写完这三点,可以加些建议来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其他题目,例如:1)新加坡诈骗案数量增加xx%。 2)骨痛热病例激增。 3)数据表明越来越少的国人关心弱势群体。4)新闻数据显示,有xx%的青少年不关心新闻。5)有数据显示,xx%的青少年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校园霸凌。这类材料的看法是需要自己去概括的。正文中的分论点就是在阐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好的现象

例如: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重视家庭。

 

先抄材料,然后表明自己的感受。“这表明更多国人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正文中就要讨论为什么重视家庭这么重要/重视家庭带来哪些好处。

1)国人重视家庭,也就意味着国人重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让个人被爱与温馨所围绕。

2)国人重视家庭能够促进家庭和谐。

3)国人重视家庭能够进一步保证社区和社会的稳定。

 

其他题目,例如:1)数据表明,国人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2)一项调查显示,国人阅读时间比之前增长明显。3)调查显示,有良好习惯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类的材料,也是需要自己去总结看法,论点。正文中的分论点就是解释这类好现象会带来哪些好处。

 

中立的现象

     这类现象不能说是好的,也不能说是不好的,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类材料可以写建议,主要是针对减少坏影响的建议。

例如: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抄完材料的时候,看法可以写“社交媒体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文可以先写好的影响,再写坏的影响,注意在好和坏两方面之间要加上过渡句或过渡段。后面可以写建议,如何正确利用社交媒体。

 

这类的其他题目,例如1)网络购物已经成为许多国人的选择。2)疫情之下,更多国人选择网络订餐。

 

4.新闻热评类

     这类材料直接选自新闻,大体内容是关于国际新闻,一些排名,称号等等。这类材料的论点也是要学生自己去总结的。正文中的分论点就是解释会有这样的排名/称号的原因。建议可以写可以不用写。

 

例如,新加坡被评为“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

先抄材料,看法可以写,“我认为新加坡被评为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实至名归。”正文就要解释为什么新加坡适合儿童成长。

1)新加坡没有天灾人祸,十分安全

2)新加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

3)新加坡有完善的儿童保护法令。

4)新加坡有世界一流的医疗体系。

其他题目,例如:1)新加坡被评为世界最宜居的城市。2)新加坡被评为世界花园城市3)新加坡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在数学,阅读,科学方面,表现优异。

Advertisement

S1-S4 快捷华文技能考察

线索

在文中反复出现,将主要内容串联起来的事物就是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是人物,事物,景物,感情,时间,空间等。

主题

每篇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主要意思,这就是文章的主题。根据线索以及线索串联起来的内容,就可以确定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xxxx的故事,来表达xxxxx的主题。

人物描写手法:

 

 

 

 

 

 

肖像描写

通过肖像描写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

例:

1.她个子高高,面容清秀,细细弯弯的眼睛满是笑意。

这段肖像描写,表现了她十分亲切,待人友善的性格特点。

2.小男孩圆圆的脸,弯弯的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他身穿发黄的白色衣服,脚上是一双破旧球鞋。

这段肖像描写表现出小男孩可爱又聪明的特点。而且从他穿的“发黄的白色衣服和破旧球鞋”可以看出,小男孩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不是很有钱。

 

 

 

 

 

 行动描写

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

1.我几次伸手要去按门铃,有几次把手缩了回来。

从这句话中“我”伸手又把手缩回来的动作可以看出“我”当时十分为难,又犹豫的心理。

2.说完,他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地奔进屋里。

这句话对“他”十分兴奋又激动想要快点xxxxx的心情。

 

 

 

 语言描写

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小声地说:“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这段话中,通过描写小男孩说的话,表现出小男孩内心非常紧张又不好意思,但是又特别希望老师给自己加上一分。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

例:

我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又自己的空间。更何况我又不是故意迟回家!

这段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被“爸爸”责备之后,“我”觉得自己没错,非常委屈的心理。

 

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

定义:用跟A事物有相似之点的B事物来描写或说明A事物。

作用: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用浅显的事物来说明深奥复杂的事物,便于读者理解。

例: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满满的,却又爆不了。

把“我”比作成“气球”。“气装得满满的却又爆不了”表现出“我”当时十分生气却又不能发脾气的样子,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等。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作用:使物人格化,语言更生动形象。

例:看着那些弱不禁风的玻璃酒杯一排排站立在那里。

把酒杯当成人来写。“弱不禁风”突出了酒杯容易破碎的特点。赋予酒杯人“一排排站立在那里”的动作,表现出酒杯摆放整齐的样子。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 定义:为了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可以扩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夸张。

例:1.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2.这件事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作用: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②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排比 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的、语气一致的、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

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方法:

顺叙 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它循着事物发展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
倒叙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强调了事件结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悬念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插叙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 。

 

写作手法:

先抑后扬 (也叫欲扬先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S1高级华文第七课《母与女》中,文章先描写了母亲体态臃肿,穿戴打扮庸俗不堪的形象,这是“先抑”。后来在事件的发展中体现出浓浓的母爱,这是“后扬”.

首尾呼应 在文章的开头说到某些内容,在文章的结尾有做必要的交代。开头的作用是引领下文,结尾的作用是深化主题。开头和结尾的呼应点可以是特定的句子,或特定的景物等。

如S1高级华文第十四课《雨树》中,开头写“雨树,我们的树,我们无所不在的风景”。结尾写“雨树,你姿态万千,包容、奉献,你是我们的树,我们无所不在的风景。”

借景抒情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受眼前景物的触动,自然而然地在写景之后抒发出内心的感情。

S1高级华文课文《雨树》中,作者描写了雨树的样子,姿态联想到雨树的包容和奉献,表达出对雨树的赞美之情。

 

 

五官感知

视觉 眼睛看到的
听觉 耳朵听到的
嗅觉 鼻子闻到的
味觉 舌头尝到的
触觉 皮肤,毛发等感觉到的

 

新闻格式

标题:新闻字号最大的部分,对新闻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讲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具体介绍各项事实。

结语:新闻的结尾。总结全文或补充资料。

 

事实:是指真正发生或存在的事情。(fact)

意见:指的是人们的看法或想法。(opinion)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1. 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如动物,植物,建筑等。
  2. 以事物的主要特征为说明重点,如行状构造,来历,功能等。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

例:从早到晚,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等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四周后中间,从左到右

注: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

3、逻辑(luó jí)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③从概括到具体④从整体到局部

⑤从现象到本质⑥从结果到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 从原因到结果等等. 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举了…的例子,具体生动(真实准确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易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 列举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
打比方 把…比作…,具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点。 (说明事理要加入“易于读者理解”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 拿××和××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下定义 简明准确地揭示了……,让读者对……有了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
分类别 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的特征。(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了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别之间的差异。)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      中心论点:全文总论点

·      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分出的论点

论据 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

·      事实论据:事例

·      理论论据:名人名言、熟语等

论证 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      举例论证法:用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      引用论证法:用名人名言、熟语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      比喻论证法: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形象地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      对比论证法: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引用论证:通过引用……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中学快捷华文O-Level 试卷二答题注意事项 (Tips for O-level Chinese Paper 2 answering techniques)

综合填空

综合填空中需要从4 个选项中选取答案正确的那一项。选择正确答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词义: 词的意思是不是符合题目。词义要通顺。(这是最基本的)

2,词性:判断要选的词语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词。该填入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

3,搭配:注意一些词语的常见搭配和固定搭配。比如:硕果+累累 或者累累硕果,严峻的考验,顽强的毅力等。还有一些词语是有特定范围的,比如,毛毛虫蜕变成蝴蝶。

4,若是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词语都不知道其意思,那么先看自己认识的那个选项,如果那个选项是对的,意思,搭配都通顺,那么就大胆去选。如果自己认识的词语不符合要求,那么直接排除,在剩余的选项中去选择,只要有选项被排除掉,在剩下的选项里进行选择也会提高正确率。

 

 

阅读理解 (MCQ)

1,一定要去原文中找答案!一定要去原文中找答案!一定要去原文中找答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按照题目中的关键词去原文中找答案!为了确保自己真正是从原文中找到的答案,可以在原文中把答案画出来。一定不要自己猜测,或者自己想当然地认为。在去原文中找答案时,一定要仔细,如果改变了其中几个词语,没有影响原文的意思,那么就可以接受,若是,改变了原文的意思,那么一定要小心,不要上当。比如,原文中用的是“可能”,“部分”等词语,选项中却用了“一定”,“全部”,这就是改变了原文的意思。

2,记住新闻类关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信息,一定去第一段(导语)部分找。

3,遇到很难懂的文章也不要怕,只要记住:去原文中找答案!再难的文章也不怕。

4,道理类,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什么样的想法,此类题目的答案通常在文中的结尾(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一定要选符合意思的那个选项。

5,答题时要小心,一些题目要求选择不对的那一项,或者不包括除了,出现了这些词语要格外慎重。

6,当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是文中出现的具体措施,具体做法等时,要看剩下的那个一选项是不是能够概括其他的三个。也有可能三个当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给出的特定条件。

 

 

理解问答(reading comprehension)

1,通常前几题的答案可以从原文中找到,那么一定要把全部答案找对。可以根据分值去判断答案到底有几个要点,比如,4分的题目可能有4点或者2点。

2,解释划线句子的意思,请参考:

https://chinesetuition88.com/2018/02/23/%e9%98%85%e8%af%bb%e7%90%86%e8%a7%a3%e4%b8%ad%e8%a7%a3%e9%87%8a%e5%88%92%e7%ba%bf%e5%8f%a5%e5%ad%90%e7%9a%84%e6%84%8f%e6%80%9d-tips-for-rephrasing-in-reading-comprehension/

3,人物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这些作用以及答题模式,请参考:

人物描写手法:

 

 

 

 

 

 

肖像描写

通过肖像描写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

例:

1.她个子高高,面容清秀,细细弯弯的眼睛满是笑意。

这段肖像描写,表现了她十分亲切,待人友善的性格特点。

2.小男孩圆圆的脸,弯弯的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他身穿发黄的白色衣服,脚上是一双破旧球鞋。

这段肖像描写表现出小男孩可爱又聪明的特点。而且从他穿的“发黄的白色衣服和破旧球鞋”可以看出,小男孩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不是很有钱。

 

 

 

 

 

 行动描写

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

1.我几次伸手要去按门铃,有几次把手缩了回来。

从这句话中“我”伸手又把手缩回来的动作可以看出“我”当时十分为难,又犹豫的心理。

2.说完,他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地奔进屋里。

这句话对“他”十分兴奋又激动想要快点xxxxx的心情。

 

 

 

 语言描写

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小声地说:“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这段话中,通过描写小男孩说的话,表现出小男孩内心非常紧张又不好意思,但是又特别希望老师给自己加上一分。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

例:

我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又自己的空间。更何况我又不是故意迟回家!

这段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被“爸爸”责备之后,“我”觉得自己没错,非常委屈的心理。

修辞手法:

https://chinesetuition88.com/2016/07/30/%e5%b8%b8%e8%a7%81%e7%9a%84%e4%bf%ae%e8%be%9e%e6%89%8b%e6%b3%95-figure-of-speech-in-chinese/

说明方法:

https://chinesetuition88.com/2018/02/28/%e5%b8%b8%e8%a7%81%e7%9a%84%e8%af%b4%e6%98%8e%e6%96%b9%e6%b3%95%e5%8f%8a%e5%85%b6%e4%bd%9c%e7%94%a8%e7%ad%94%e9%a2%98%e6%a8%a1%e5%bc%8f/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答题模式:通过列举xxxx的例子,来论证xxx,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答题模式:通过引用xxxxx,来说明xxx的道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答题模式:通过把xxxx比作xxxxx,使xxx道理更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模式:通过把xxx和xxx进行对比,是xxx道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4,文章中的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举例说明。

这类题目通常4分。一定要记得,在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要写两点。1个性格特点(1分)+举例说明(1分),所以,写出两点才能把全部4分拿到。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xxxx的理解。

通常这类题目会选取文章中的一句话,首先,要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完之后,要去文章中找出和这句话有关系的部分,可能是故事中某个人物的经历,刚好印证了这句话。也有可能是作者的某个观点,证明了这句话是对的。

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xxxx的理解。

这类题目也通常会选取文章中的一句话。首先还是要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完之后,联系实际要怎么联系呢?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或者现象。举完例子之后,再解释总结这个例子也说明了xxxx的道理。

7,你同意/赞成xxxxx吗?为什么?试联系实际谈一谈。

这类题目通常是5 分。

表明态度:赞成/不赞成,同意/不同意 (1分)

原因:(2分)为什么赞成/不赞成. 原因部分不可以只说一句话就结束,要尽量解释详细。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论说。这样做为什么好,会取得什么样的好效果。不这样做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比如,作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同意吗?答:我同意。因为若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他就会在这件事情中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而且会让他去自觉主动的学习,这样,学习的过程对他来说充满了乐趣,兴趣推动着他不断进取,不停吸收新的知识。(正面)若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那么做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痛苦和煎熬。即使让全世界最好的老师来教他,他也不会有想去好好学习和钻研的欲望,再多的苦心都是徒然。(反面)

举例子:(2分)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名人事例。举的例子一定要符合题意。若是自己不确定要举哪种例子,那就仿照作者在文章中举的例子,写一个相近的。若是想不到生活中的例子,那就只能编故事了。一定不可以空着!通常理解问答的最后一题,即使题目没有明说要举例子,自己也要举出例子来说明。

通常理解问答的最后一题,分数最多,而且最容易得分。在考试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建议先把最后一题做完。

 

在时间分配上,不建议在第一题(综合填空)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第一题是选择题,每题只有1分,所以当遇到自己不确定的题目时,先选一个答案,做上标记,等到最后试卷全部做完,有剩余时间时再回去思考。一定不要在第一题耽误太多时间。

MCQ每题2分,所以做的时候,尽量细心,认真,一次把答案找出来。

 

中学华文议论文阅读理解训练——《欣赏》

⑴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⑵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⑶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

⑷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⑸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⑹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⑺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

⑻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⑼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⑽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⑾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⑿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1.本文在开头举了生活中哪两种常见的情景?是为了说明什么?(4)

 

 

  1. 作者认为欣赏别人有什么好处?(4)

 

 

3.第⑺⑻两段运用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

 

 

  1. 第⑩段中说为什么说“欣赏不同于阿谀”?(2)

 

  1. 解释划线句子的意思:a) 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

b)  掌声稀稀落落

 

6. 第⑾段中,作者主要是想传达什么信息? (4)

病句的类型 (Problematic Sentences Type)

病句的类型

 

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4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重复啰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8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9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http://www.sohu.com/a/272740992_498039

华文口试中容易读错的汉字 ( Chinese Words That Are Mispronounced Easily in Oral Test)

华文口试中的朗读考察了学生的词汇量,而有些词语是学生很容易读错的:

地 :用在动词前,表示怎么样做什么事情,要读 de

给予 (jǐ yǔ)  供给 (gōng jǐ)

得:表示不得不做某事,必须做某事的意思时,读 děi。比如:时间快来不及了,你得(děi)快点。

与(yù)会:参加会议

力能扛(gāng)鼎(dǐng)

劲(jìng)敌    苍劲 (jìng)

深藏不露(lù)

负荷(hè)

大腹便便 (dà fù pián pián)

刹那 (chà nà)   刹 ( shā ) 车

提防 (dī fang)

大都(dū )会      都(dū )市

厌恶 (yàn wù)    恶(ě)心

着想 (zhuó xiǎng)

氛(fēn)围     气氛 (fēn)

迄(qì)今

勤能补拙 (zhuō)

标识(zhì)

树冠(guàn)  王冠(guān)

摒(bìng)弃

味蕾(lěi)

心弦(xián)

逾(yú)期

愈(yù)来愈少

湖泊(pō)     漂泊(piāo bó)

卡(qiǎ )住      关卡(guān qiǎ)

血(xuè)腥

粗犷(guǎng

直奔(bèn)

屡见不鲜(xiān)   鲜 ( xiǎn)  为人知

称(chèn)心如意

号召(zhào)   召(zhào)开

惩(chéng)罚    严惩(chěng)

削(xuē)减

豌(wān)豆

良莠(liáng yǒu)不齐

毛遂(suì )自荐

旨 (zhǐ)

潜移默化 (qián yí mò huà)

提供 (tí gōng)

菜肴 (yáo)

获益匪(fěi )浅

迁徙 (qiān xǐ)

自怨自艾 (yì)

呱呱(gū gū )坠地

一叶扁(piān )舟

洞穴(dòng xué)

角(jué)色

炽(chì)热

瞠(chēng)目结舌

踌躇(chóu chú)

粗糙(cū cāo)

猝不及防(cù bù jí fáng)

胆怯 (dǎn qiè)

恐吓(kǒng hè)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  不菲(fěi)

戛(jiá )然而止

校(jiào)对

发酵(fā jiào)

龟裂 (jūn liè)

耄耋 (mào dié)

面面相觑(qù)

荒谬(huāng miù)

潸(shān)然泪下

莘莘(shēn shēn)学子

相形见绌(chù)

心宽体胖(pán)

一哄(hòng)而散

一曝(pù)十寒    曝 (bào)光

一丝不苟 (gǒu)

薄(báo)饼      单薄(bó)

瞬 (shùn)间

参差 (cēn cī ) 不齐

出差(chāi)

宝藏(zàng)

(zhāo )朝气

乳臭 ( rǔ xiù )未干

逮捕(dài bǔ)

重担 (zhòng dàn)

号啕 (háo táo )大哭

喜好(hào)

附和(fù hè)

会计 (kuài jì)

人才济济 (  jǐ jǐ)

倔强  ( jué jiàng)           勉强 (miǎn qiǎng)

伎俩 (jì liǎng)

效率  ( xiào lǜ)    表率 (biǎo shuài)

拐弯抹角 (guǎi wān mò jiǎo)

埋 (mái)头苦干                埋怨 (mán yuàn)

沉没(chén mò)

一模 (mú )一样

宁可(nìng kě)

曲解 (qū jiě)

反省,发人深省(xǐng)

为人处世 (wéi rén chǔ shì)

呼吁(hū yù)

哽咽 (gěng yè)

参与 (cān yù)

包扎(bāo zā)

载 (zài )歌载舞

涨 (zhàng )红了脸

着 (zhuó)  手     着 (zhuó)想

快捷华文阅读理解——新闻报道 (Express Chinese Reading (Multiple Choice)—— News Report

在中学快捷华文的阅读理解(选择题部分)往往是阅读理解的第一道题目,很多时候是新闻报道。从2012年的O-Level开始也是如此,包括很多学校的考试也喜欢出这种题目。这个题目通常只有一个问题,即这篇文章主要传达了什么信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选择正确的答案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新闻的结构。在中学二年级开始,学生会学到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组成。

标题也就是headline,每篇报道的题目,通常文字最大,最醒目。(但是标题通常不会在阅读理解中出现)。

导语也就是新闻的第一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的信息。而且导语会大概介绍整篇新闻的重点,在讲什么事情。

主体就是从第二段到倒数第二段。补充事件的详细信息,一些细节包括原因,经过等。

结语是最后一段,起到总结,补充其他相关信息的作用。

那么在做阅读理解时,需要找新闻的主要信息,就应该直接去导语,即第一段中找。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Screen Shot 2019-07-09 at 11.31.27 PM.png

Screen Shot 2019-07-09 at 11.31.42 PM

按照上面讲到的,我们直接只看第一段。

第一段的主要信息包括:乌节路,关闭车道,扩建人行道。

所以答案选(2)

至于乌节路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到访乌节路的游客数量有没有增加,和新加坡要不要发展旅游业都是在第2、3段才提到的补充内容。尤其是不要被第一个选择诱导。

 

再看第二个例子:

Screen Shot 2019-07-10 at 9.47.57 AM

Screen Shot 2019-07-10 at 9.48.10 AM.png

我们只看第一段可以得到几个关键信息:小学生,智能手表,校内,买东西,无现金付款。

所以答案选 (1)

至于智能手表除了无现金付款还有其他哪些功能,以及有多少所小学参与了这次计划,都是在第2、3、4段中的补充说明信息。不要被迷惑。

请注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海报等不适用此种方法。

口试话题(Topics for Chinese Oral Test)

  • 传统文化 Traditional Cultu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o5xgYDGwA

  • 食物浪费 Food Wastag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nRffgmxcc

  • 小贩中心文化申遗 Hwaker Center Applying for World Heritag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Fd7biL8i8

  • 打击网络假信息 Fake 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XdKoObIvk

  • 包容性社会 Inclusive Socie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q-WtE93Rg

  • 节约用水 Save Wa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Nv96jxsCU

  • 母语学习 Chinese Learn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Q5ER2CsSQ

  • 个人代步工具 PM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o98ZzmYzA

  • 中学教育改革 Secondary Education Refor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s_WOlhtKA

  • 恐怖袭击 Terroris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Z7KidMaKU

  • 义工服务 Volunteer Servi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M3zAOXokU

  • 智慧国 Smart N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EpItcY_no

  • 自备购物袋/环保袋 Recycle Shopping Bag / Reducing Using Plastic Bag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q68ncpO1k

  • 霸凌 Bul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M8MGzjnHY

  • 无现金付款 Cashless Pay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tHGy5Za34

  • 健康生活 Healthy Lifesty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oUMgNS1-0

  • 城市农夫 City Farm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inVjPalqo

  • 邻里相处 Neighborhoo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hV7sPKsE

  •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5Ep1iOScQ

  • 学生压力 Students’ Stre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7OOkS6ROw

  • 网络诈骗 Sc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p16AX-s4s

  • 环境保护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rCvRuZXvE

中学华文口试常见的题目(二)—Tips for Secondary Chinese Oral Test (part 2)

Part 1: https://chinesetuition88.com/2016/10/19/%E4%B8%AD%E5%AD%A6%E5%8D%8E%E6%96%87%E5%8F%A3%E8%AF%95%E5%B8%B8%E8%A7%81%E7%9A%84%E9%A2%98%E7%9B%AE-tips-for-secondary-chinese-oral-test/

5),你认为造成xxxx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xxx的发生?/为什么会有这种xxxx的现象?

原因要从多个方面去找。首先,想一想和这个问题有关的人有哪些?他们的哪些态度/想法/观点/心理导致了这个问题的出现?除了这些人的原因,还有没有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原因?

例如: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在小贩中心用餐之后,不会自动归还碗碟?

  •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吃完饭马上就离开,没有想着去自动归还碗碟。
  • 有些人嫌麻烦,觉得自己要找到碗碟归还处,把碗碟送过去,而且要看自己吃的食物是不是HALAL(清真)的,再找相应的归还处。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比较麻烦。
  • 很多人依赖清洁工人。因为每个小贩中心都有清洁人员,所以有一部分人就会觉得,就算自己不去归还,也会有清洁人员来打扫。
  • 从众心理。有些人看到别人不去自动归还碗碟,自己也就觉得自己不归还也没有什么。而且没有规定说必须自动归还,否则会得到惩罚之类的,这就会使得很多人觉得自己还不还都无所谓。

6),为了改善xxxx问题/为了使xxxx现象不再发生/为了更好地xxxx,你有哪些建议?

此类问题中,如果没有说明针对谁提建议,那么回答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一些。通常提建议可以从政府(贴海报,举办讲座,制作短片在电视或社交网络上播放,奖励/处罚),学校(举办讲座介绍xxx的知识,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xxx这个问题并加深对xxx的认识,举办xxx活动/比赛),家长(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有xxxx的意识),自己(要有xxx的意识,遇到xxx的行为要上前制止/劝说)这些方面来说。

例如: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你有哪些建议?

  • 政府需要多向公众宣传节约用水,可以通过在巴士,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张贴提倡节约用水的海报。并向每一户居民分发节约用水的传单,介绍节约用水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居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对在节约用水方面表现优秀的居民可以给与奖励。
  • 学校可以举办水资源知识的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当前地球水资源所面临的困境,呼吁学生节约用水。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举办“节约用水”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讨论并介绍给大家节约用水的方法。
  •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榜样。在家里节约用水,并尽可能地把水进行循环利用,比如,洗菜水洗米水可以用来浇花等。
  • 我们每个人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用完的水龙头要及时关闭,不浪费水资源。看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要及时劝阻。

如果针对某一群体,学校/家长/学生/青少年该怎么做?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给其他群体提建议了。

例如: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习惯?

  • 在买东西时,需要思考清楚,这个东西是不是我真正需要的,我想买它是因为我会用得到还是别的原因。思考清楚之后再决定要不要买。这样可以避免冲动消费。
  • 同学,朋友之间不要攀比,不要跟同学朋友比谁穿的衣服是名牌,谁的鞋子比较贵,谁的手机比较好。很多中学生是因为虚荣心才会追求名牌。如果学生之间少一些互相攀比,学生的消费也会变得理性许多。
  • 养成储蓄(存钱)的好习惯。从家长那里拿到零用钱后,除了一部分需要用来添置学习用品或用于其他用途,剩下的可以存起来。长大后可以好好决定把存到的这笔钱用来做什么。从小养成储蓄的习惯,自己的一生都会受益。

7),口试中,很多学生有一个误区,就是每一个问题我都要给积极的正面的回答嘛?即使我可能不这么做,也不喜欢。

答案是NO。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这样,关键在于理由,只要给出的理由足够充分即可。

例如:你有阅读的报纸吗?为什么?

这个题目,如果学生回答有,那么后面的原因比较好回答。但是就算是说没有,这也不算错。

理由可以是:

  • 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没有空闲的时间来读报纸。
  •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报纸,我更喜欢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来了解新闻。比报纸更快捷更方便。
  • 而且在手机或电脑上读报纸会更加环保,减少纸张的浪费。
  • 在电子设备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字体的大小,屏幕的明暗等。

这些理由应该也是很多人不读报纸的原因,所以是充分的理由。所以不必担心,即使否定地回答了问题,只要理由充分也是可以的。

注意事项:

 

  1. 每个问题的要点最好至少有3点,每一点不可以只说一句话就结束。内容要充实。
  2. 给建议的时候,要给出具体的(specific)建议,而且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3. 不要出现英文词汇,比如:like/then….
  4. 回答的内容不要离题。和题目无关的内容就不需要说了。
  5. 如果问题中要求“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谈谈xxx”,这个时候需要给出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是你自己的,你的家人,朋友等。在说完自己的经历后,要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6. 回答问题时,最好按照“概括具体”的顺序进行。也就是开头先用总结的句子把自己的point说出来,然后再具体进行解释(elaborate)。
  7. 在需要自己表明态度的问题中,回答完自己的原因/解释,最后要加上一句总结。例如:因此,我认为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