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常见的题目及写作方法

议论文常见的题目及写作方法

一, 不需要自己总结论点。

1, 以俗语,名人名言等为题材,谈谈你的看法/试加以论证/试加以论述/试加以讨论……

这种情况下,论点就是题目中的这句话;如果你不同意这句话,论点就是相反的意见。

例如,试论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同意这个观点,那么论点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同意,那么论点就变成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正文需要提出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论据可以是事实论据或者道理论据。

这种情况下,最常用的写法是:开头提出自己的论据,正文举出论据来证明论点,结尾进行概括总结。

注意:

在举出论据之后,要进行论述,扣回主题。

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题目中,用到的“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故事讲完后,不要马上写下面的内容,要进一步阐述为什么这个例子说明了这个道理。可以进行正面论述:孟子的母亲在三次搬家之后,终于找到了适合孟子成长的地方。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可以进行反面论述:试想,如果孟子的母亲没有及时搬家,那么孟子可能就在墓地旁边只会哭拜,又或者在集市中学会讨价还价做生意,那么他还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环境真的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啊!

结尾的概括要简洁,可以进一步阐述论点,但是不可以再提出新的观点。

2, 针对某一种现象,问“你同意吗?/有人说…,你同意吗?/有人批评…,你同意吗?/你对…的看法”

这时,一般写作方法:在文章开头,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意,或者不同意。正文通常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自己给出的建议。结尾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可以呼吁大家一起来改变这一现象。

注意:

有些题目例如“青少年与传统文化”“谈谈青少年的犯罪问题”等。文章中可以简单列举一些例子,但是重点在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改善这种个问题的建议。

有些题目例如“有人批评新加坡人缺乏环保意识,你同意吗?”“有人说,人生处处有考场,你同意吗?”。这个时候列举的例子要具体一些,多一些,来说明自己同意或者不同意的理由。

3, 评价一个事物,如“谈谈…”“谈谈…问题”“谈…的利弊”

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这个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常常用“双刃剑”“双面性”等来形容既有好处也有弊处的东西。

文章开头通常是描述这个事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或广泛存在,然后引出下文关于它的好处和坏处的讨论。结尾需要自己总结,常用的模式“…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我们要…”或者类似于“扬长避短”的呼吁,“希望…可以多多…,同时避免…”。

注意:

当文中上文和下文提到不一样的事情时,要用过渡句或者过渡段将两个部分连接起来。如:“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xx也是如此,它不仅可以…同时也…”

二, 需要自己总结论点

常见的题目类型有“怎样才算是…”“谈…之道”“谈…的因素”“论…的重要性”等。

此类需要学生先理解题目,然后给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怎样才算是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么如果学生以为“幸福家庭的因素是互相关心,彼此尊重,那么论述过程中就可以举出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而家庭幸福的例子,或者是家庭成员之间漠不关心,互相不尊重,而家庭不幸福的例子。”

再比如“论与邻居交流的重要性”,这种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讨论。可以从个人角度,家庭角度,再到社会角度。也可以通过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来论述为什么和邻居交流非常重要。

结尾可以简单把以上提到的因素总结概括来重申论点。

注意:

如果分析一个事物从多个角度出发,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从小到大,从个人到集体,从古至今等等。

Advertisement

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式 How to Write The Start of Narrative Composition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描绘事物)为主,主要内容是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记叙文有五种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而记叙文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出来。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这件事怎么发生的,过程是什么,结果怎么样。当然,如果用这种方式开头,就不需要把整个事情的过程交代清楚,一般只要把事情的起因表述清楚即可。过程和结果可以在正文中体现。

比如:

1. 描写母爱——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把可爱的小花伞。伞的大小对我来说刚刚好,因为正好能遮住我小小的身体。妈妈说,自从我有了小花伞,就特别喜欢下雨天。只要一下雨,我就会把小花伞找出来,拉着妈妈往外跑。妈妈就撑起一把大伞来遮住我的小伞,陪着我在雨里玩。

2. 描写一次难忘的经历——清晨,大街上异常忙碌,人来人往,像一条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像一块石头横挡在小溪中间,小溪变得流动缓慢,渐渐停止了。

3. 描写一次闯祸——在故事发生时,他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常常做些让大人们意想不到的恶作剧。但是,因为他还只是个孩子,所以大人们除了偶尔斥责几句之外,都不把他做的那些调皮捣蛋的事放在心上。就这样,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闯的祸也越来越大。

作文开头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下面就可以直接写事情的经过。
二, 描写

主要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事物的形态,样貌等具体的刻画。通常对人物的这种描写会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

1. 描写邻居——我有一位小邻居,她的名字叫小红,今年九岁。她远远的小脑袋上扎着两条小辫子,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她的耳朵粉红小巧,像贝壳一样。红嘟嘟的小嘴整天叽叽喳喳不知疲倦。

2. 描写亲人——我弟弟很可爱,他那圆圆的小脸蛋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嘴唇薄薄的,一笑小嘴一咧,眼睛一眯,还生出一堆小酒窝,非常可爱。要是谁惹他生气了,他就会瞪大眼睛,撅起小嘴。

如果作文中需要写关于某个人的事情,那在作文的一开始就告诉读者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将会为作文的正文做好铺垫。
三, 抒情

通过文中要描写的人或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

描写母爱——如果说我有向全世界的人宣布一件事情的权力的的话,我一定会说,我要感谢那个赋予我生命,教会我勇敢,关爱我成长的,我心中最漂亮的女人-妈妈。

如果作文题目是关于“后悔”,“感激”,“难过”等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心情,在作文开头就表现出这种情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 回忆

通常用于写时间比较久的事情,比如,童年,几年前,几个月前,等发生的事情。

例如:

1. 描写童年——在偌大的世界上,人人都有一个栖息之地—家庭。有的家庭富丽堂皇,有的家庭美满甜蜜。对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来说,这是一块充满慈爱和乐趣的生命之地。然而,我是个不幸的孤儿,从小失去了父母,跟姐姐住在外婆家。回忆起自己在外婆家度过的那几年,我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

2. 描写父爱——在我的记忆中,爸爸的背是温暖的。
五,开门见山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开头。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例如:

描写一次难忘的回忆——在我的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生第一次,令我终身难忘的是第一次游泳。
六,悬念

作文的开头通过描写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部分,即人物的动作或者语言,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

“这样的事做不得!”看着背影远去的小明,我从心中发出一声呼唤。当时,我真的应该阻止他的。

怎样写好记叙文(记事)Tips to Write Narrative Composition

记事文是记叙文当中常见的一种。它比较像讲故事,就是把之前发生的事情仔细回忆起来,然后讲给别人听。回忆大家都会,可是怎么样把故事写得更加精彩和扣人心弦呢?
一,扣紧题目

一定要仔细审查题目,并且找出题目的关键词语。

例如,2015年Oct/Nov的快捷华文O-level的作文题目是“在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中,你的一些情绪化的反应影响到身边的人。试写出事情的经过,并说明你从中得到的教训。”

这个题目的关键词就是情绪化。情绪化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就会情绪发生变化。所以要写的这件事必须是因为自己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发生的。而且通过“情绪化的反应影响到身边的人”可以知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题目同时限制了作文内容“试写出事情的经过,并说明你从中得到的教训”。所以,只要学生把整件事情交代清楚,并说明得到的教训,就不会跑题。

根据题目,选定了某件事后,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地回忆,并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趣味点,意义或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二, 叙事完整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以及事件的过程等。

就像讲故事一样,交代了这些因素,才会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出现当时的场景。起因:肯定是因为自己的情绪不好。经过:这件不太愉快的事情的过程。结果: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整个事情叙述完了,最后要加以总结,说明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自己得到的教训。

叙事完整是写好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在叙事的时候,只要稍微利用以下几个小技巧,就可以让作文大放异彩:
 环境渲染

就是利用对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气氛,或者人物的感情等等。

例如在《一件小事》(选自《初中生获奖作文》),这篇作文写的是作者在路上丢了10块钱,被一个小男孩捡到,而作者却误以为小男孩就是小偷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从超市里出来时,已经不见小男孩和他妈妈的踪影了。我再看天空,虽然依旧那么晴朗,但我的心已经被这个不光彩的事情弄得阴沉了。“作者用晴朗的天空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衬托小男孩的品质可贵。2,与自己惭愧,”阴沉”的心情形成对比。
 生动描写

记事离不开写人。很多学生往往只把重点放在了事情发展的这条线索上,而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形象在叙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人物进行描写可以通过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在《一件小事》这篇作文中,小男孩捡到了钱想还给作者:

突然,一个声音钻入我的耳朵:”姐姐,姐姐。。。”(语言描写,这里小男孩叫了好几声”姐姐”,说明小男孩比较着急)我下意识地转过头,发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举着手,手里攥着10块钱指着我。(这里是对小男孩一个大概的描述,他的年龄和动作。所以读者在脑海中基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场景)我摸摸裤兜,才发现钱不见了。这可是妈妈给我的钱,我还得买酱油呢!肯定是这个小男孩拿的。我马上把钱抢了过来。(这里是作者本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当作者发现小男孩手里的钱时,作者的第一反应是去摸自己的口袋。之后的心理活动解释了这10块钱的作用,也就暗示,如果钱不见了,作者肯定会着急。后面作者的心理活动由着急变成怀疑。她怀疑是小男孩把钱偷走的,所以马上把钱”抢”了过来。)

这段描述,把作者和小男孩两个人的形象刻画出来。一个是只想单纯把捡到的钱还给作者的小男孩。一个是由着急到怀疑的作者。刻画出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把事情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下面到底会发生什么事?这个钱到底是小男孩捡的,还是他偷的?作者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例如,一个学生写他在犹豫要不要上讲台竞选班长的情景:

我的心跳开始加快,脸上开始发烫,我把拳头握紧了,鼓着劲狠狠地吸了一口气,正要挪动身子站起,突然间,一名女生已经起身向讲台走去。

这一段话把作者当时内心的紧张和挣扎描写的非常生动形象。许多学生的作文正是需要这种生动的细节或者人物的描写,这样才能给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 详略得当

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重点部分要写具体,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以上文中提到的《一件小事》为例,这件事情的重点是作者和小男孩之间如何发生联系,然后出现矛盾,最终真相大白。所以事情发生到矛盾的地方需要详细描写,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大量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等。而之前作者怎么出门,在路上遇到谁,或者是其他和这件事情无关的东西,都可以略写,甚至不写。这就是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