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快捷华文的阅读理解(选择题部分)往往是阅读理解的第一道题目,很多时候是新闻报道。从2012年的O-Level开始也是如此,包括很多学校的考试也喜欢出这种题目。这个题目通常只有一个问题,即这篇文章主要传达了什么信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选择正确的答案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新闻的结构。在中学二年级开始,学生会学到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组成。
标题也就是headline,每篇报道的题目,通常文字最大,最醒目。(但是标题通常不会在阅读理解中出现)。
导语也就是新闻的第一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的信息。而且导语会大概介绍整篇新闻的重点,在讲什么事情。
主体就是从第二段到倒数第二段。补充事件的详细信息,一些细节包括原因,经过等。
结语是最后一段,起到总结,补充其他相关信息的作用。
那么在做阅读理解时,需要找新闻的主要信息,就应该直接去导语,即第一段中找。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按照上面讲到的,我们直接只看第一段。
第一段的主要信息包括:乌节路,关闭车道,扩建人行道。
所以答案选(2)
至于乌节路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到访乌节路的游客数量有没有增加,和新加坡要不要发展旅游业都是在第2、3段才提到的补充内容。尤其是不要被第一个选择诱导。
再看第二个例子:
我们只看第一段可以得到几个关键信息:小学生,智能手表,校内,买东西,无现金付款。
所以答案选 (1)
至于智能手表除了无现金付款还有其他哪些功能,以及有多少所小学参与了这次计划,都是在第2、3、4段中的补充说明信息。不要被迷惑。
请注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海报等不适用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