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自救指南》What I Do Is For Your Own Good

最近在中国很流行的一个视频。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出每次春节回家,年轻人面临亲戚的各种问题,无奈又搞笑。而且歌词运用了很多网络流行词语,例如“木有”“BGM”等。热点话题“父母逼婚”,“隔壁老王”等。

歌词如下:

阿甘他妈说过

人生就像一块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就像你每一次回家

也完全不知道你的亲生父母和各种亲戚

又要给你出什么样的考题。

这种期待见面却不知道对面招数的设定

我们称之为

 

薛定谔的春节

 

大姨:

哟 还知道回来呐

亲戚众:

哟 来啦 哪能胖了嘛(上海话)

幺儿 耍朋友没得嘛(四川话)

这不是你二儿子 怎么又胖啦(某东方言)

哎妈 这不士超嘛(东北话)

 

七姑:找对象了没?

主:木有

七姑:有喜欢的人了没?

主:我丑

七姑:那么明天带你去相亲 抓紧快减个肥

亲戚众:饭就憋吃啦

大舅:托福准备只靠说

大舅妈:什么都不做

大舅:我要是你我就不出国

大舅妈:不出国

二叔:一个月工资有多少

到我单位工作要不要~~??

 

亲戚众:都是为你好

爸爸妈妈很伤心 都是为你好

 

大姨:宝贝儿子在日本

刚读完研究僧

一不小心奉子成了婚

还考上个公务员 哈哈哈哈哈

主人公:

不要再说啦(有人敲门)

我快受不了啦(快去开门)

爸爸妈妈(到底是谁)

帮我还击(难道是他要来到)

 

老王:

大家好!

 

我是ceng功人士老王

带着犬子给你全家拜个年

亲戚:

他满臂的手表 家里六十亩水稻

咱怎么比得了

小王:

不才A轮刚刚钱进来(他好厉害 惹人崇拜)

公司明年就要搬上海(人家的小孩 人家的小孩)

亲戚众:

他紧身的皮裤 门前十三辆路虎

差距你心里应该有数

 

亲戚众:

Gloria!回老家工作吧!(我的宝贝)

Gloria!跟我去相亲吧!(他们也是为你好)

亲戚奥义:

你就不能做点正事老老实实给我辞职

就你最不懂事就你最不懂事就你最不懂事啦!

 

大姨:你知道错了吗?

主人公:知道

大姨:错哪儿啦?

主人公:知道

大姨:我问你错哪啦?

 

(合唱团员换装备)

 

主人公Rap:

我错在 人生规划太简单 还没读研就上班

没听二叔的话去他的单位当个保安

我错在 花开了不敢去摘

大学都不懂恋爱(I just wanna live my life)

喜欢的人不是学历太低就是身高太矮

我应该 帮国足小组出线

给宇宙飞船充电(让我自己选吧)

一家老小的愿望都交给我来实现

我应该 毕业一个月内 就任总裁

闪电相亲立马结婚生小孩最好是

龙凤胎

 

大姨: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亲戚众: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主人公:没人能在我的BGM里战胜我

 

主人公Rap:

我童年爬过树 冻伤国定路

跳过朝阳公园的广场舞 雾霾也没能将我征服

怎么会放弃我的理想(I just wanna live my life)

变成我最讨厌的模样(为什么你们都不明白)

 

我童年爬过树 冻伤国定路

跳过朝阳公园的广场舞 雾霾也没能将我征服

不想跟别人做对比(怎么会放弃我的理想)

为什么要替我做决定(变成我最讨厌的模样)

 

我童年爬过树 冻伤国定路

跳过朝阳公园的广场舞 雾霾也没能将我征服

各位亲爱的家人 我有我自己的人生

 

全家: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老王 谁要跟你去攀比 前程自己拼才有意义

收起我们的分歧 团圆才是我们的话题

搓麻将到天明

大海参吃饱了没?

已经吃饱啦

棉毛裤穿上了没?

春节自救不仅靠智慧

还需要爱常相随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BANG

BANG

BANG BANG

 

Advertisement

BBC Documentary Chinese New Year 2016 Ep2 (BBC纪录片中国新年)

第二集-团圆

这一集讲述除夕,年夜饭,中国白酒文化,春晚,包饺子,贴春联,新年祈福等。
http://www.iqiyi.com/v_19rrkxvdf0.html

BBC Documentary Chinese New Year 2016 (BBC纪录片-中国新年)Ep 1

第一集-回家。

讲述了中国的春运,哈尔滨冰雕节,以及民间传统工艺打树花和云南滇金丝猴。

http://www.iqiyi.com/v_19rrkxvdf0.html

《元日》- 中国人在古代是这么庆祝春节的

其实很多传统还是有保存下来的。

我的家乡在中国山东,属于北方。小的时候,山东的冬天很冷,比现在要冷很多。那个时候的冬天会有很多次雪花飘飘,而且是鹅毛大雪。一大早醒来,会看到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即使是在寒假,不需要家长叫,就会兴奋地从床上爬起来。郑重跟爸爸妈妈保证会好好完成扫雪的任务,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打雪仗,堆雪人,甚至在雪地里打滚。雪后,家家户户门前都会多了一尊“雕像”,形态各异。

扫完自己家的雪,还要去姥姥,奶奶家,帮他们扫雪。因为地面会结冰,老年人走在路上容易摔倒。邻居之间也会互相帮忙扫雪,到不会像俗语说的那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雪总会给春节带来别样的情趣。

在我的家乡,过年是指从大年初一直到农历十五,即元宵节。当然准备是在除夕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了。家家户户置办年货,打扫房屋来迎接新年。除夕的那一天,小孩子会早早起床,帮大人贴春联。晚上有丰盛的年夜饭,大家要团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年夜饭。到了凌晨十二点,春节联欢晚会会有敲钟仪式。一旦新年的钟声响起,外面的天空便会突然绽放出炫彩多姿的烟花,鞭炮声噼里啪啦,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一直持续不停。这个时候,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吃饺子,而且是素馅的饺子。当然要先祭拜,我们称之为“祭天”,然后才可以吃。就这样,鞭炮声,烟火声一直持续到大约一两点。之后,大家才去休息。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这是新年第一天,所有人要穿上新衣服,然后出门去拜年。我们小孩子要先去奶奶姥姥家,给他们说一些新年祝福话,然后他们会给我们“压岁钱”。在路上,即使遇到不认识的人,大家也会互道“新年好”。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互相传递新年的祝福。在我的家乡,大年初一这一天全天吃素。我们家就是吃素馅的水饺。小时候,这个传统比较严格,后来渐渐也没有这么严格了。我妈妈还说初一这一天不可以洗头发,不可以扫地。当然,这种习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的。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孩子回去娘家和娘家人团聚。这一天,我们全家一起去姥姥家。大人们忙活着准备丰盛的饭菜,小孩们则在一起玩耍嬉戏。

大年初三到初五,很多商铺还没有开门。但是大街上依旧有各种庆祝活动,有舞龙舞狮,踩高跷,杂耍等等。当然,街上少不了晶莹剔透的糖葫芦,香甜软糯的烤地瓜等必备小吃。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大年初六一大早会有非常密集的鞭炮声,那是因为许多商铺会在这一天重新开张。许多中国人对“六”这个数字有独特的喜欢,认为“六”代表着吉利,幸运的意思。

过年的这段时间,即使是晚上也是很热闹的。烟花是每天的必备节目。每家每户还会在门口挂起红灯笼,一到晚上,就变成红彤彤的海洋。小时候,家长会去邻居家挨家挨户串门。我们小孩子,就在不同人家的灯笼下面跑来跑去,一直玩到深夜还不觉得尽兴。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最喜欢吃的是手工汤圆,比速冻汤圆吃起来要更有嚼劲,口感更好。可是手工汤圆只有元宵节前后才有卖,平时是买不到的。而我现在只能一年回家两次(六月和是十二月),所以根本不可能吃到手工的汤圆。去年六月回家,我妈妈兴冲冲得拿出她在冰箱冷冻了半年的手工汤圆。因为她和姐姐知道我对手工汤圆情有独钟,但是人在他乡,又吃不到。就在元宵节的时候,买了一大包,储藏在冰箱里,等我回来吃。(我的家人总是这么可爱,他们只会想到我想吃什么,需要什么,就马上给我置办,却偶尔会忽略一些现实性的问题,比如,储存时间太久,汤圆完全冻成了一个冰疙瘩)。所以我妈妈把那一团冰疙瘩煮出来,盛在碗里的时候,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我感动于家人给我的温暖,也因为那团冰疙瘩的味道在风中凌乱。:) 元宵节除了元宵,就是花灯了。花灯展和焰火展吸引了大群人前去观赏。而且那天晚上,家家户户会在门口摆放点燃的蜡烛灯或者自己做的萝卜灯。我们家三姐弟比较喜欢折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们拿出大量的胡萝卜,刻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填进去一些油,然后插上一根棉棒。晚上就可以点燃这些胡萝卜灯了。虽然妈妈嘴上心疼我们浪费的胡萝卜,一口一个“小鬼”的叫我们,可是看到我们这么勃勃的兴致,心里也是开心的。把每个门口摆完灯,我们这群孩子也会“组团”去参观别人家门口的灯,看看有没有我们做的好。这个时候,妈妈通常在厨房里忙活着煮汤圆,然后招呼我们去吃热腾腾的汤圆。我们会相互问“你的汤圆是什么馅的?”“啊!黑芝麻的,我喜欢,给我一个!”“啊!山楂的这个,我不喜欢,给你吃!”通常,我们喜欢的口味的汤圆最后都来到我们碗里,而我们不喜欢的,都去了爸爸妈妈碗里。

读大学的时候,一般寒假会提前返校,所以,元宵节很难在家里过。刚读大学的第一年,弟弟年龄还小,看我要回学校了,心里万分舍不得,忍不住的时候,还掉几粒“金豆子”。我要是不能在家里过元宵节,他就一定要让我保证第二年陪他过。可是没想到,一次又一次食言。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原因,也没陪他过元宵节,现在甚至连春节都不能陪家人过。

其实,春节对中国人最大的意义就是“回家”。读大学的时候,为了抢到回家的票,守在电脑旁,严阵以待。为了回家,不远万里,即使舟车劳顿,看到家的那一刻,回到家人怀抱的那一刻,心里就是暖的。